中新网新疆新闻11月23日电(李永泉 杨杰)文化润疆,齐鲁先行。“十三五”以来,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立足受援地实际,依托齐鲁文化优势,将“文化润疆”工程作为援疆工作的着力点,努力打造“文化润疆•齐鲁先行”品牌,以文为媒,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实现以文兴业、以文富业,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目标,持续巩固“五个认同”意识,夯实爱国主义思想根基,不断壮大喀什地区文化产业,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增进百姓福祉。
推进现代文化建设 为基层阵地强筋健骨
近年来,山东援疆指挥部把文化援疆摆上重要位置,按照现代文化引领的要求,提供资金援建大型维吾尔语网站“中国喀什网”并建成交付使用,该项目也成为山东文化援疆的重要标志性工程。
山东还安排援疆资金支持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党员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村民服务中心461个,村级文化大院13个。扎实推进“电视送农户,文化进万家”项目,为搬进安居富民房的农户赠送电视机76527台,优先发放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协助受援地建强了基层基础。
国学文化融入血脉 为传统教育焕发活力
在夯实基层文化阵地的基础上,为在受援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山东依托全国最大的国学教育机构山东儒源集团,建设“英吉沙国学书院”,设立大学堂、听音坊、明德堂等12个特色教室,形成集国学教育、研学旅行、培训体验为一体的南疆地区最大的多功能书院。
为培养国学文化传承梯队,山东省援疆指挥部还积极对扶贫业务骨干、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干部等人员进行专题培训150场4170人次。其中,开展针对家长的“教子之道”课程8场291人次,开展针对教师的“为师之道”课程6场840人次,并结合学生实际,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书法、古琴、活字印刷等国艺及国文课程教学,积极承办中小学线上直播课程,28所中小学学校师生共1.3万人次直接受益。
为大力营造国学教育氛围,山东援疆指挥部还在受援地举办“孔子文化节”,开展晨诵、午写、暮省活动,烘托国学文化氛围,打造中华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
发掘非遗文化项目 打造现代传承模式
新疆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被称为“土陶村”,这里的土陶不仅在本县畅销,在乌鲁木齐也很受欢迎。为深入发掘“土陶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援疆指挥部着力协助当地打造“土陶村”文化旅游示范村。
为传承优秀本土文化,山东援疆指挥部还协助疏勒县文工团改编《汉侯班超》《疏勒之恋》两部舞台剧,这些剧目既继承了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新,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东还投入援疆资金,在喀什艺术学校和喀什市文化馆建设萨玛舞传习基地,在英吉沙县建小刀一条街和小刀博物馆,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鲁喀两地非遗保护传承合作机制,推动喀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改造提升,组织喀什传统刺绣等非遗项目赴山东展示,支持喀什传统工艺振兴,让优秀文化遗产焕发光彩。
开通文化援疆“专列” 文化下乡成绩显著
“十三五”以来,山东援疆指挥部还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做好受援地的文化下乡工作,开展了各级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山东相继组织近70余家齐鲁文化机构到喀什考察交流,组织250余名山东艺术家到喀什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受众30余万人次。2020年,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组织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了《刀郎魂》《疏勒之恋》《多彩岳普湖》等文艺巡演活动,共200余场次,观看群众达8万余人次。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还组织开通文化援疆专列,一次性向英吉沙县捐赠图书196.5万册。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中心,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电影”要求,山东省援疆指挥部还大力支持受援地电影下乡放映工作,仅2020年一年就播放公益电影6300余场,观众达150余万人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