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正文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新疆昌吉州:“五大振兴”塑样板 富美乡村入画来

2021-08-18 19:13:23 来源:昌吉日报
字号:

  夏收后的奇台县西北湾镇柳树河子村,没有了收割机的轰鸣喧嚣,麦田里留下齐整整的麦茬,沉甸甸的麦子装满粮仓,喜悦洋溢在种粮大户冯汝刚的脸上。

  几百公里开外的玛纳斯县园艺场,种植户范广亭的百余亩酿酒葡萄园里,葡萄藤蔓下一嘟噜一嘟噜的果实晶莹剔透,又是一个丰收年。

  古朴的拔廊房、青色的石板路、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到这里“见山望水觅乡愁”,乡村游带火了村民的幸福日子。

  立秋,行走在金色麦田里聆听动人民谣,穿梭于青山绿水间领略乡村美景,流连于乡村民宿里品尝农家风味……

  近年来,自治州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落脚点,积极探索本地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庭州沃野,已然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物阜民丰 乡村产业跑出“加速度”

  7月15日,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的麦田里麦浪翻滚,机声隆隆,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驰骋,麦粒欢快地“蹦进”车斗,把装粮车装得满满当当。

  “我们合作社流转土地达18万亩,种植区域延伸到周边村镇和阿勒泰地区,2020年一产产值两个亿。” 说这番话时,腰站子村丰裕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种植片区片长韩兵黝黑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7月7日,昌吉州农机合作服务联盟的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

  7月7日,昌吉州农机合作服务联盟的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  何龙摄 

  自2009年以来,腰站子村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和产业融合新路径,重点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及乡村旅游,陆续建成了有机手工挂面、油料加工车间和腰站子面馆、民宿,品尝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甜头。

  产业兴旺一向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对于昌吉来说,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赋予农业产业化新的时代内涵,助推昌吉由农业大州向农业强州转变。

  近年来,我州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突破、三产抓升级”的思路,依托小麦、玉米、棉花、肉牛羊等优势农畜产品,打造馕、葡萄酒、中药材、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发挥“奇台面粉”“老龙河西瓜”等公用农产品品牌,初步建成优质小麦基地、优质棉花基地、肉产品生产基地、奶业基地、现代生物种业基地、酿酒葡萄基地、优质蔬菜基地、苗木花卉基地、药食同源健康产业基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庭州大地处处呈现出物阜民丰的大美画卷。

  目前,全州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小麦优质品种占比达到75%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原酒供应基地,成功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州,畜禽良种率名列全疆第一,跑出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发展“加速度”。

  治理有效 乡村人才展示有“舞台”

  当下,正是桃子销售的旺季,在阜康市城关镇良繁中心村繁盛桃园,红彤彤的桃子在绿叶的映衬下压满枝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果农许军建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3年前他与良繁中心村签订合同承包了300亩地,种植了11个品种的黄桃、水蜜桃,还将全国知名的砀山黄桃种植技术带到村里,用原生态种植方式保证桃子鲜甜多汁的口感。

  “今年桃园预计能产50吨桃子,收入60多万元。”许军建说,有了先进的技术,就能种出优质的桃子,更能卖出好价钱。

  和许军建一样的农技“土专家”们,在优质农产品领域,逐步打开了高端市场,获得了更优厚的报酬。

  自治州专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近年来,我州着力在引才、育才、留才上下功夫,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意见》《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一线地区流动的若干措施》等重要文件,为人才返乡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撑。

  按照“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思路,自治州创新制定《昌吉州乡镇基层职称制度试点办法》,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评聘体系,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专家团队,包乡联村到户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截至目前,全州创建国家、自治区、州级农业科技园区186家,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能力较强、区域特色鲜明的乡村创业园18家,建成农业技术实训基地17家。

  文化铸“魂”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走进吉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目光所及树木葱茏,野花遍地,民居古朴,乡间小径曲径通幽……

  小分子村是远近闻名的画家村,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画家、雕塑家、艺术院校老师和学生前来采风,他们用画笔描绘出村民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小分子村先后投入7600余万元规划建设了艺术家工作室、石器美术馆、农家画院、画廊步道等充满创意的乡村景致,也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隐于无形的乡村文化,已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动。自治州坚持从打造文化阵地、丰富文化载体、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入手,为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文化之花开遍希望的田野。

  移风易俗入人心,乡风文明促振兴。自治州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州级文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7月21日,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上九户村景色宜人。

  7月21日,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上九户村景色宜人。  何龙摄

  小舞台,大视野。我州稳步推进《昌吉州文艺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打造一批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常态化开展乡村百日文体竞赛和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不断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我州完善52个村“七个一”设施,持续开展基层文化阵地示范点建设,共享文化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保护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新疆曲子、奇台歌谣、昌吉民间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与传承为核心,我州推出以呼图壁县乡村葫芦园为代表的一批“非遗+旅游”示范点、非遗集市,让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日益凸显。

  生态宜居 千里沃野绽放“乡村美”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进入盛夏,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的荷花竞相绽放,青翠欲滴的荷叶下鱼虾嬉戏穿行而过,阵阵花香伴着微风扑面而来,描绘出一幅别致的乡村美景。

  八家户村位于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腹地,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近年来,八家户村因村施策,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游湿地、观天鹅、赏荷花、品农家菜肴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乡村游在这里悄然兴起,村民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尝到了保护生态的甜头。

  和八家户村一样,现如今的庭州大地,农村生活环境大变样,这一切变化的源头,都来自农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治理。

  自治州自2018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在全疆率先颁布实施《昌吉回族自治州乡村治理促进条例(试行)》,重点推进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稳固提升新疆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新疆江布拉克国家森林公园等9处森林公园环境质量,打造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推动全面绿色发展,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小厕所,大民生。全州累计改厕100567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1.59%;农村公厕数量达到535座,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积极探索农户适当付费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机制。

  乡村美了,各项软硬件设施也要及时跟上。全州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率达100%。农村幼儿园实现“应建尽建”“应入尽入”。全州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到全覆盖。全州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能力得到巩固提升,在35个行政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垃圾分类理念逐渐深入群众生活。

  组织筑基 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2016年以前,玛纳斯县广东地乡小海子村面临着这样的困局,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优势,但受土地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的影响,发展空间有限,又苦于村里没有能人,只能“守着金山饿肚子”。

  为了破解难题,小海子村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按照“廊桥水乡,乐活渔村”的发展定位,推进农渔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让村民们通过产业兴旺增收致富,切实收获发展红利。

  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检验组织振兴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科学统筹整合各类组织和各支力量,形成精干高效运行组织架构;常态化抓好“访惠聚”驻村工作,派强用好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持续实施“千名大学生赴基层”储才专项行动,将到村工作大学生全部纳入后备力量;制定村干部和后备力量培训长期规划,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探索建立“强村带弱村”机制,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自治州着力构建党建引领治理、推动乡村善治的新格局,推出多项“硬核”举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州坚持组织、干部、资源向基层一线集聚,坚持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制定“选、育、用、审、管”等26条举措,为常态长效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头雁”队伍。目前,全州共有村级党委13个、党总支202个、党支部225个,村民小组(片区)党组织1162个。

  打造乡村振兴的昌吉样板,是自治州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州建设新局面的重大责任、重大使命和重大机遇。当下的庭州大地,正在铺展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开启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征程。(记者 王薇)

(编辑:孙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