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正文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乡村”代有才人出 各领牛年征程路

2021-06-13 15:24:02 来源:中新网新疆
字号:

图为韩波在农机博物馆进行讲解 李传江 摄图为韩波在农机博物馆进行讲解 李传江 摄

  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振“新”。带着对“新”农村的好奇,5月21日至5月26日,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发现·记录大美新疆”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新疆沙湾市,师生一行十人深入安集海镇、三道沟村、金沟河镇、乌兰乌苏镇、大泉乡烧坊庄子村……眼观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耳听乡村人才“江湖”大展身手的“趣事”;深嗅乌鲁木齐西路美食街里的“大盘”文化;轻抚科技种植下“冒出头”的棉苗;体验电商助力下的农产品销售;知悉“新型职业农民”的思维变迁。为充分展现沙湾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特别推出“这里的村不简单”系列报道六篇,探寻乡村振兴发展的沙湾经验,用笔记录我国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

  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13日电(马娴  王楠 聂静茹 李小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中央部署的工作要求,也是基层乡村的迫切需要。

  目前,沙湾市共有乡村人才1132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5%。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沙湾市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农民实现就业提升。这一系列措施为乡村注入“活水”,发动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种下乡土人才这粒“金种子”,让其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

  郑雅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安集海镇,有个“牛人”,2009年入党,初中文化水平,取得六项实用新型专利。

  他就是郑雅升,安集海镇农庄村村民。

  身着一件黑色外套,胸前的红色党徽格外显眼,已有12年党龄的他,常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边。作为安集海镇玖润农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他已经从事农机维修、改良与改装工作近20年了。

  “郑师傅,这几天温度太高了,盖在膜上的土壤都板结了,辣椒苗出不来,农民们急得都直跺脚,咱该怎么办啊?”与他一起工作的张立国焦急地问道。

  “走,下地。”郑雅升说完,就带着工具去田间地头实地考察。

  蹲下,拿起薄膜上板结的土,他慢慢用手捏碎,之后陷入了一阵沉思。起身,转头望向身后的几百亩土地,又沉默了。

  回去之后,他将自家所有书籍逐一翻阅,查找解决办法。在那一段时间里,低头看书、抬手绘图成为他一天最多的两个动作。“当时我心里就想啊,一定要快点找到解决办法,让辣椒苗钻出薄膜,农民的问题可等不了。”他回忆道。

  在书本上找不到理论知识,他就去其他村镇借鉴。一个村一个村地学习、一个镇一个镇地咨询,最后在棉花上找到了方法——侧封土播种模式,它是基于正封土播种模式需破板结,难保全苗,有断行等不足,探索出来的新播种模式。

  “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在膜的正上方盖土的方式,现在我们将土壤盖在侧面薄膜上。”他解释道。

  图为郑雅升在接受采访 李传江 摄

 

  发现问题,也找到了解决办法,紧接着就要对农机进行改良与改装。

  改装农机用到的小零件需要专门定制。“前期测量长度、宽度、角度、圆弧的弧度等对于我来说是容易上手的。”郑雅升说,但接下来与生产厂商的对接却让他力不从心。

  说的“土话”厂商听不懂,手绘草图厂商看不懂。“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可以再跟我解释一下吗?”这是生产厂商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

  无效沟通,效率低下等问题让他开始反思并纠错。他开始慢慢尝试使用专业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电脑制图与实物的对比需要一致,为了更加精确,郑雅升采用了他的“土”办法。

  不管实物多大、多重,他都一一去测量,有时需要测量的实物是铁,必须耗费两、三个人去抬,以便找准它的点和角度。

  “这个辣椒侧封土的效果太好了,用得也很上手”“郑师傅真有招儿,问题解决了……”朋友圈诸如此类的评价,又为郑雅升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农民的事儿在我这都是大事!”郑雅升说。

  宋鹤岭:创新发展拓荒牛

  “现在你看到分布在地图上的黄色小圆柱,就是收集好的棉包,我们通过在CP690采收机上加装传感器,可以自动记录着棉包的数量、位置、打包时间、机车作业的轨迹等信息。”沙湾市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王梦瑶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道。该大数据中心成立于2019年5月9日,经过2年多的发展,已日渐成熟。

  “现在大数据真正成为了棉产业的‘店小二’,一株棉花从播种到采收再到销售我们能够全程参与追溯。”沙湾市乡村振兴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宋鹤岭说。

  2018年,一个偶然的内地培训机会,让宋鹤岭接触到了农业大数据行业,他感知到在历经20年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沙湾市,农业信息化和大数据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图为宋鹤岭在接受采访  李传江 摄

 

  没有经验,摸着石头也要过河。宋鹤岭和他的团队在对沙湾市所有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进行调研后,发现他们都走过曲折的道路。合作社的土地从16000多亩变为3000多亩,减少了近60%,甚至连续两年买到假种子等等,合作社经营不成熟、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最后都是由农民们来“买单”。

  针对连续两年买到假种子,土地种植面积大幅缩水的情况,大数据中心开发了沙湾市农业投入品监管交易平台。先监管后交易,通过加强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交流,保证平台上的每一个产品,每一粒种子都有质量保障。“成立的这两年时间里,我们所提供的种子、肥料、农药没有出现过任何质量问题。”宋鹤岭骄傲地说。

  大数据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实现资源有效管理、保证政策基本落地、推动技术服务到位(线上线下)、促进农业节本提质增效、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等多项工作成效。同时,加快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赋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图为记者参观沙湾市大数据中心 李传江 摄

 

  对于大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宋鹤岭说:“作为刚刚成立两年的公司,至少还要走十年的漫长发展道路,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奋斗。”

  韩波:艰苦奋斗老黄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003年,在沙湾市金沟河镇的田间地头里,130马力的拖拉机在作业时发出隆隆响声,现场人潮攒动,时不时发出惊讶声。当时返乡回家看父母的韩波,也被农机现场会展示的新机械、新农机所震撼。

  图为韩波在农机博物馆进行讲解 李传江 摄

 

  “我们当时哪见过130马力的拖拉机啊!80马力的拖拉机已经是最好的了。”沙湾市农科金岳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韩波说。

  从80马力的拖拉机到130马力的拖拉机,让韩波意识到未来的农业会朝着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前进,而且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他决定走上农机推广之路。

  可这条路,注定是崎岖不平,充满荆棘的。

  2003年,他花费80万元购置了第一台拖拉机,这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轰动。“宁愿花80万买1台车去开,也不愿花80万买20套房去住。”这是当地村民对他的评价。思想观念的保守,让韩波不知如何向农民推广新型农机,这给他造成了很大困扰。

  借鉴农机现场会的形式,选一块地,画一条线,左边老农机,右边新农机,同时进行作业,让农民看得见效率,摸得着新农机。

  “这块地,你要是给我弄坏了怎么办呀?我的损失谁来赔偿?”当地村民这样问道。

  韩波左劝右说,还是没能打消他的顾虑,最后与农机局的同志一起去银行取了2万块钱作为保障。

  挂空挡、拉离合、踩油门,一套步骤下来,农机开始缓慢向前行驶。

  “几十分钟下来,农民们看到了新农机在速度、效率、作业质量上都比旧农机好,最后我把取出的钱又存了回去。”韩波笑着说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艰苦的推广之路,如今已有成效。现合作社吸纳社员860多户,各式各样的农机装备1980多台,种植面积近8万亩。

图为韩波在接受采访 拍摄者:李传江

  图为韩波在接受采访 李传江 摄

 

  从小在拖拉机上长大的他,不仅走了十八年新型农机的推广之路,也走了三年的老式农机收购之路。他计划着成立一个农机博物馆,同时将其作为青少年教育基地。

  “农机的发展可以体现农耕文化,也可以说农机是漫漫农业发展路上的见证者。”韩波说,“更重要的是能让青少年们不忘老一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辛苦耕作。”

  (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实践课堂·发现、记录大美新疆”实践成果  马娴  王楠 聂静茹 李小清)

(编辑:孙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