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正文
中新网首页|安徽|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我们的微信

姊妹花巧手织出脱贫致富小康路

2021-01-19 11:07:43 来源:中新网新疆
字号:

  中新网新疆新闻1月19日电(徐新)清晨,雪花还在空中纷纷扬扬飘洒着,伊宁县织造产业园伊犁纬纶纺织科技公司车间内热气腾腾,穿着单薄的女员工们在排列整齐的织机中忙碌地来回穿梭,或低头仔细检索、或双手快速飞舞处理断经结点,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微微冒汗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好好挣钱,让爸妈坐一次飞机,好好去海南三亚玩一次。”

  “我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那时候妈妈生病,靠爸爸一人种菜卖菜赚钱养家,我们是姐弟4个,负担太重,我就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维吾尔族女孩阿依努•依力江告诉我。

  “你后悔吗?”

  “我不后悔,我只能这样做,上高中,考大学也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我和我姐在这打工,虽然辛苦,但我们赚了钱,家里的生活得到了大大改善,爸妈都省心了,我们也开心啊。”

  阿依努•依力江和姐姐阿斯古丽•依力江是一对亲姐妹,她们都在伊犁纬纶纺织公司打工,都是公司的骨干。

  2012年,妹妹阿依努•依力江初中毕业后去了伊犁州奎屯市一个纺织厂打工,干了半年,因为身子单薄吃不了苦就回到了伊犁。她又去了伊宁市阿依乐酒店打工,但是工资不高,基本是“月光族”。后来,她频频跳槽,石河子市、昌吉州的服装厂她都去尝试过。直到2016年,她以熟练工的身份再次应聘在石河子市的一个纺织厂打工,工资待遇相当不错,才算稳定了下来。2017年,阿依努把高中毕业的姐姐也带过去了。从此,姐妹俩一起打工,家里的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也是大幅度提高。

  但是石河子市离伊犁近600公里,姐妹俩每到过节才能回家,平时也照顾不到父母,虽然待遇很好,但心中总有缺憾。忙碌的工作之余,她们只能和父母、自己的孩子通过视频倾诉思念之情。

  2019年12月,伊犁纬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伊宁县织造产业园,第一批102台织机进行调试安装。姐妹俩闻此信息后,开始期盼着公司能早日招工。2020年5月,她们姐妹俩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公司。

  “我们姐妹俩都是织布工,每月都能拿六、七千元,而且离家那么近,每周可以乘车回家看看爸妈和儿子,父母让我好好干,赚了钱把咱家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姐姐阿斯古丽说。

  “平时工作辛苦吧?”我问道。

  “要拿高工资肯定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我有两个邻居看我家生活条件好多了,很羡慕,让我介绍她们进公司,来了没几天就走了,怕吃苦。每个人都不容易,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没有艰辛的付出哪来丰硕的收获。”

  “你们挣了大钱,有什么心愿呢?”

  “努力挣钱,让爸妈坐一次飞机,好好地去海南三亚玩一次。”妹妹抢着说道。

  “我要攒钱买车,这样上下班更方便,还要去市里买房,接爸妈去家里住,让他们也享享福。”姐姐笑着说道。

  看着姐妹俩欢愉的神情,我深切感受到她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更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冀。人生是在拼搏奋斗中度过的,幸福也是靠奋斗得来的,而奋斗的过程得到的是别人难以知晓的幸福和快乐的人生。

  “带妈妈去内地大医院检查身体,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我家住新源县哈拉苏乡,我和双胞胎妹妹都在这个公司打工。”哈萨克族女孩加勒恩•巴合提的自我介绍让我吃了一惊,原来在这打工的不仅仅是伊宁县的员工,邻县的员工也来这里上班了。

  加勒恩•巴合提和妹妹加娜丹•巴合提今年23岁,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在家,父亲靠放牧赚钱养家,只能解决一家四口的温饱。2017年5月,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四处借钱,债台高筑。姐妹俩考虑到家里的情况,只好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她们高中毕业后就一起去了博州阿拉山口的某纺织公司打工去了。三个月试用期后,她们开始拿计件工资,每月可以拿到近6000元。但阿拉山口离新源县有500多公里路,回去一次很麻烦,而母亲身体又不好,姐妹俩心里时常牵挂着,她们很想回伊犁打工,但是一直没有找到适合她们的工作岗位。

  2020年4月,一个偶然的的机会,姐妹俩在朋友圈看到伊犁招聘网的信息,伊犁纬纶纺织科技公司招收熟练织布工,姐妹俩又结伴来这报名上班,终于得偿所愿。

  “在这上班,工资待遇比阿拉山口那个公司要好,回家也近多了,每月可以一回家一次。平时上下班还有车子接送,我们也安心在这上班。”姐姐加勒恩微笑着说。

  “你们姐妹俩收入高了,你们父母也不要那么辛苦了吧。”

  “那当然,我们姐妹俩每月交给父母1万元,每人留1000多元零用,剩下的自己存起来,现在也存了不少呢。”妹妹加娜丹自豪地说。

  姐姐加勒恩接口道:“妈妈小时候做过手术,生了我们姐妹俩后,患了心脏病,心肌缺血,不能干重活。我的愿望是多挣点钱,带妈妈去内地大医院检查身体,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妹妹听了用力地点点了头。看着姐妹俩坚定的神情,我相信凭她们的努力一定会实现那个愿望的。

  打造大平台、发展大产业、推进大就业、实现大稳定

  两对少数民族姐妹花用辛勤的汗水、灵巧的双手编织着她们的美好未来和梦想,而伊宁县轻纺产业区的织造产业园就是实现她们梦想的大平台。

  2017年,南通援疆工作组会同伊宁县各族干部群众,克服了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咬紧牙关,废寝忘食,全力推进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招工、培训、运营工作,在一片荒地上成功建起了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伊宁县轻纺产业区”(“伊宁县轻纺产业区”呈“一区两园”格局,两园即“伊宁县家纺服装产业园”和“伊宁县织造产业园”)。

  2017年8月15日,经过集中培训的首批1805名员工英姿飒爽地走进家纺服装产业园,产业园区开始焕发出蓬勃生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伊宁县轻纺产业区已经引进企业近20家,吸引了当地各族群众就业5000多人。不仅引领本县各族群众走上就业脱贫、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而且逐渐开始向伊犁州的其他县市辐射。

  越是艰苦就越要奋斗,越是奋斗就越有希望。在南通援疆人和本地干部的通力协作和不懈努力下,产业招商彰显磁场效应。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企业克服疫情的影响先后前来伊宁县轻纺产业区考察洽谈,新疆大漠传奇家居用品公司、伊犁苏通体育用品公司、伊犁荣顺劳保科技用品公司等纷纷签约投产,抢滩产业区。目前家纺服装产业园一期15幢厂房全部投用,二期15万平方米的厂房成了抢手货;而织造产业园的7栋厂房也已预定过半,春节后将有3-4家织布企业入驻。

  “我们南通工作组紧紧围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产业援疆与就业援疆相结合,确定了‘为受援地培育一个优势产业’的工作目标,借助南通‘纺织之乡’成熟产业链的现实优势,突出‘打造大平台、发展大产业、推进大就业、实现大稳定’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了一个强县富民的‘轻纺产业区’,在实现全县工业经济华丽转身的同时,让众多少数民族家庭过上小康生活。”伊宁县委副书记、南通援疆工作组组长张华坚定地说。

(编辑:王小军)
我们的微信、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