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10日电 (通讯员 任达志 报道)今年,乌苏市转变劳务输出方式,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向工业园区发展、向企业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富余劳动力就近务工的需求,使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够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已转移富余劳动力1.6万人次。
今年56岁的车排子镇三道桥村村民铁木拉提·努尔撒海将家里20亩地全部承包出去后,就想在家门口找份工作,增加收入。今年10月,经驻村工作队与企业牵线搭桥,他成功应聘到该镇的塑料制品厂工作,现在每月工资4000多元,让他非常满意。
车排子镇三道桥村村民铁木拉提·努尔撒海说:“我就住在这个村附近,在这个滴灌带厂干活,一个月有4000多块钱收入,正好冬天也没有事干,我以后要长期干下去。”
车排子镇刘东升塑料制品厂投产后,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改善用工环境,优先考虑招聘本地工人,通过为职工提供食宿等多种方式留住工人,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实现了企业和员工互利共赢。
车排子镇塑料制品厂负责人刘东方说:“我们在按照要求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一直全速生产,我们现在有5台设备,目前生产的滴灌带有100吨,水带有80吨,为春耕做好了准备。”
奎屯公路管理局乌苏分局驻车排子镇三道桥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彭达卫说:“工作队积极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富余劳动力,在本村的企业滴灌带厂务工增收致富,本村12个人每个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
今年,乌苏市以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强化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为目标,积极构建市、乡镇(街道)、村队(社区)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失业人群及转移就业富余劳动力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针对农民工技能素质偏低的问题,各级劳动就业部门还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实施面向农民工的“阳光工程”、送培训下乡活动和职业技能鉴定,进一步提升农民工转移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城镇人口实现就业再就业6000多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