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21日电(迪拉热木)20日,“十三五”重大专项布病专题调查工作总结会在霍城县召开,中国疾病中心传染病管理处主任王丽萍主持会议并作山西和新疆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专题调查总结报告。
据了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以发热和流产为主要特征,流行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畜牧业发展和人畜健康构成较大威胁,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中对地区的划分,山西和新疆属于一类地区,分析近5年全国布病疫情特征,山西和新疆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五位。依据重大专项研究设计,综合考虑,选择山西和新疆开展布病专题调查。根据山西和新疆近五年布病报告发病情况与前期各县的工作基础,山西省选择大同市阳高县、左云县及浑源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选择伊犁州霍城县,每个县区根据当地畜牧养殖数量及工作积极性情况选择3-6个乡镇进行调查。
会上,相关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课题负责人针对当地布病高危人群的感染现状、感染率、调查完成情况、课题主要结果以及专题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对山西、新疆调查现场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给出了建议并且进行了讨论、交流。提示今后针对我国重点地区布病防控工作需要做到扩大教育对象的覆盖面,同时还应对重点人群,如青壮年、文化程度较低者、外来扶贫干部 等人开展精准防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做到实时更新,并及 时进行效果评价,适时修改健康教育的内容,做到提高优势的同时,补足短板。
(编辑:王小军)
